2.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因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存在大出血,引起机体内部有效循环的血量锐减以致休克,所以,对患者进行补足有效血液循环流量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手段。在患者大失血休克时,一般要建立2条或更多的静脉通道,维持液体顺利输入患者体内,在必要时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,此时要注意采集血液标本,协助查匹配血型、配血及必要的血液检查。为了缓解病患伤情,可以先为其输注1000-2000mL平衡液,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输注适量全血。在用药时,必须注意各抗休克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,及时做好用药记录,注意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反应。特别是要注意病患的中心静脉压、心率、血压、尿量,根据数值变化惊醒输血输液调整,但是尽量不要给伤患输入葡萄糖液。高渗氯化钠溶液能快速有效地补充机体的血容量,让患者心率减慢,血压升高,扩张循环血量,促进组织灌注好转及尿量增加。 2.5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因外伤导致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快,应注意实时监测,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治疗。注意观察病患意识与表情,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。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,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,当患者低体温症状时可影响血流速度,此时可以采取调高室温及加盖棉被等措施,使病人达到正常体温。根据患者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也可大体判断患者病情,当患者肤色由苍白白转为青紫,肢端转为湿冷,表示休克加重,而若患者发绀程度减轻,面色转为红润,肢体转暖,表明患者休克情况好转。此外,患者尿量和中心静脉压情况都能反映患者身体情况。 2.6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人员必须要十分熟悉血管活性药的药理、用法用量。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,改善患者心脏功能,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输血能力,改善血压和肾脏供血,改善血液循环。 3.结语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当前常见的临床病症,常见症状表现为:大量失血失液、有效血液循环不足,新陈代谢紊乱,身体机能发生障碍,面色苍白、四肢湿冷、呼吸急促、血压降低等等。病患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伤后的的首个24小时。此期间如果给予患者及时正确的抢救与护理,病患的生命安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。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必须具有针对性,选择合适的输液输血途径。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必须及时抢救,做好全程护理,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护理技能,谙熟药品药效,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。 参考文献: [1]彭秀萍.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[J].现代医药卫生,2013(20). [2]孙永华.不断提高对创伤性休克的认识和处理能力[J].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,20117(1). [3]杨祖清,杨敬宁,杜娟,等.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[J].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12(11). [4]张向军.高渗氯化钠溶液联合贺斯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[J].河南医药信息,2011(2). [5]王仙园,董燕,周娟.缺氧复合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措施研究[J].护理研究,20121(1). |